38歲李彩華容貌再進化 變「混血薛凱琪」網民:認唔出!

流行娛樂

廣告

38歲的李彩華(Rain)與富商閃婚閃離婚後,主力北上發展,繼續富婆生活,時不時晒吓靚相。不過Rain的靚相就愈來愈「進化」,樣貌愈來愈精緻近照更被似變成「混血薛凱琪」,同佢初期入行的相簡直判若兩人。
李彩華 離婚一事,完全無影響到李彩華,近年更鍾情玩滑板,不時以小背心上陣。
離婚一事,完全無影響到李彩華,近年更鍾情玩滑板,不時以小背心上陣。(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)
李彩華 李彩華身形愈見纖瘦,連五官都愈來愈精緻,眼大鼻樑高直,怪不得有網民話佢似外國人。
李彩華身形愈見纖瘦,連五官都愈來愈精緻,眼大鼻樑高直,怪不得有網民話佢似外國人。(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)

李彩華被網民認錯係薛凱琪

李彩華離婚後不時在社交平台更新近況,又會開直播與網民互動,常見背心熱褲露大長腿專屬Look,五官亦變得精緻,每張大頭相都是尖尖的白皙臉,高挺筆直的鼻樑,深邃五官猶如混血兒,由於她的打扮及妝容都與過往有很大分別。有網民就指李彩華現時個樣靚到認不出 「呢位鬼妹邊位?」「差啲認唔出」「我以為是薛凱琪⋯⋯」

李彩華 每日都在享受生活的李彩華,近日不停在上海酒店出入打卡影相。
每日都在享受生活的李彩華,近日不停在上海酒店出入打卡影相。(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)
李彩華 若果不是在李彩華個人社交平台見到,否則會誤以為她是內地某某網紅。
若果不是在李彩華個人社交平台見到,否則會誤以為她是內地某某網紅。(圖片來源:小紅書@李彩樺)
李彩華 對於李彩華五官愈來愈精緻,有網民表示:「呢個鬼妹邊位?」
對於李彩華五官愈來愈精緻,有網民表示:「呢個鬼妹邊位?」(圖片來源:FacebookB@Rain Li)
李彩華 不知是否濾鏡出手過重,有網民直頭認錯人:「我以為是薛凱琪......」
不知是否濾鏡出手過重,有網民直頭認錯人:「我以為是薛凱琪……」(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)
李彩華 網民留言話認唔出係李彩華。
網民留言話認唔出係李彩華。(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)

李彩華Po素顏反擊

被網民話面目全非的李彩華,曾上傳落妝素顏片反擊網民,力證自己純天然沒有變樣,已經38歲的她保養得宜,肌膚依然白滑,身材也是非常火辣。不過睇番初出道超清純的李彩華,她在2000年以模特兒身份加入娛樂圈,之後又成為歌手推出過多張唱片,又有拍電視劇及電影,當時她的樣貌也較清純,屬眼大大面尖尖的美人胚子。

李彩華 由近照可見,現時李彩華的五官輪廓深邃,驟眼一看以為是混血兒,難怪一眾網民都紛紛表示「認唔出」。
由近照可見,現時李彩華的五官輪廓深邃,驟眼一看以為是混血兒,難怪一眾網民都紛紛表示「認唔出」。(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)
李彩華 近年主力中國市場的李彩華,近日就被網民指其容貌與初出道時相距甚遠,所以就以素顏樣示人。
近年主力中國市場的李彩華,近日就被網民指其容貌與初出道時相距甚遠,所以就以素顏樣示人。(圖片來源:小紅書@李彩樺)

閃婚閃離後繼續富婆生活

事業方面李彩華雖然在內地發展不錯,可惜感情路卻不平坦,在2019李彩華宣佈與拍拖半年的內地富商男友黃彥書(Eric Huang)閃婚,曾計畫會生兒育女組織一個幸福家庭,後來因為聚少離多,兩人長時間未能見面而情變,去年無奈結束19個月的婚姻。

李彩華 身家逾2億的李彩嘩,離婚後表示唔急再遇第二春,已經係富婆唔靠男人都正常。
身家逾2億的李彩嘩,離婚後表示唔急再遇第二春,已經係富婆唔靠男人都正常。(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)
李彩華 離婚後令李彩華成就解鎖,靠自己努力搵錢,幾十萬一個名牌手袋真係濕濕碎。
離婚後令李彩華成就解鎖,靠自己努力搵錢,幾十萬一個名牌手袋真係濕濕碎。(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)

保守估計擁2億身家

李彩華在2011年回到內地拍劇《回家的誘惑》後,在內地打響名堂而人氣急升,紅足十年在內地吸金強勁。目前在上海租住逾10萬人民幣租金的千呎豪宅,同時又有投資房地產,至今手持12個物業,遍佈香港、澳洲、英國及泰國等地,估計身家超過2億,是個隱形富婆。

李彩華 李彩華因內地劇《回家的誘惑》賺到盆滿缽滿。
李彩華因內地劇《回家的誘惑》賺到盆滿缽滿。(圖片來源:微博影片截圖)
李彩華 2017年李彩華谷胸出席自己的寫真集活動。
2017年李彩華谷胸出席自己的寫真集活動。(圖片來源:東方新地資料庫)
李彩華 初出道的李彩華一臉純情。
初出道的李彩華一臉純情。(圖片來源:東方新地資料庫)
李彩華 當年真正雙十年華無添加。
當年真正雙十年華無添加。(圖片來源:東方新地資料庫)

關鍵詞
李彩華
撰文:東方新地圖片來源:IG@rainli1111、小紅書@李彩樺、FacebookB@Rain Li、東方新地資料庫資料或影片來源:原文刊於東方新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