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oel Kwong】返唔到轉頭的Alice Technoland

Blogger

廣告

【超.串媒體 by Joel Kwong】2007年策展我認識了1位荷蘭小伙子,高高瘦瘦,他的外形有點像電影裡終日沉迷科技電腦的西方宅男,那年我莫名其妙地為他的作品Dune 4.0改了1個中文名叫「沙丘」,後來我覺得這件互動作品還是比較適合叫「電子蘆葦」。Dune由一根一根電子發光發聲的纖維組成,以四方module為單元,可排列至不同形狀,當觀眾走在當中會觸動其發亮及發聲,是1件簡單但美感充足的互動設計作品。後來幾年,那時的小伙子,今天己經算是國際美術館、雙年展、藝術節的常客,Dune由4.0走到X的version了,也由室內走到室外。2012年,Dune X就為悉尼藝術雙年展揭開序幕,YouTube上面的宣傳短片,讓我想起幾近遺忘的1句話:「Alice in the Technoland。」已經忘了在哪看過,但是每個熱愛科技藝術的人,應該也不難理解這句話的意境。科技就是在愛麗絲世界裡的兔先生,也是開啓wonderland的門匙。

科技科學給了人類漂亮的翅膀,而媒體藝術結合了兩者與及創意,一步一步實現了許多人的夢。今年的威尼期雙年展裡面,有一雙由40條玻璃管所組成的動力翅膀,經內裡裝置摩打的驅動,玻璃管在相互移動下像極了羽翼的飛行動作,也象徵了人類想要飛行的慾望。作品名為In 20 Steps,由Studio Drift (意念尤如飄流教室)創作。一雙玻璃翅膀置於舊空間中,優雅柔然起作出抽象的飛行動作,空間的透光與玻璃之間產生化學作用,光被折射反射,讓空間變成不再那麼真實,而你和我或許就可以偷那1秒鐘,當那個愛麗絲,去Technoland走一走。

順手拈來一句送你,「I can’t go back to yesterday because I was a different person then.」 ― Lewis Carroll, 《Alice in Wonderland》
by the way,今年是《Alice in Wonderand》的150周年。

text – Joel Kwong

Joel Kwong‘s profile:

媒體藝術策展人、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節目總監、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客席硏究員,在香港及台北兼任多間學院的客席講師。熱愛科技、藝術及設計,專欄主攻超媒體設計,涉獵範疇包括時裝、音樂、科技、遊戲設計等,以分享世界各地的多元精采項目為主,盡力大開各位眼戒。

更多有關超媒體的資訊
facebook:HKDI – Transmedia

 
內容延讀:

>冇得去住 韓迷止癮必入!6大韓國至hit零食

>多嘢玩!【唔係童軍都可以彈】澳洲彈床樂園殺入香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