捕殺野豬|大自然沒有野豬怎麼辦? 野豬4大貢獻不能睇少 趕盡殺絕勢令人類自嚐惡果
廣告
野豬近期成為社會關注焦點,香港政府推出「殺豬令」,漁農署會把在市區出現的野豬捕捉及人道毀滅,並已於周三深夜在黃竹坑殺死7隻野豬,做法惹來全城嘩然,不少關注動物的組織都表明反對做法。雖然野豬近期較以往經常在市區出現,但野豬本身對大自然有其好處,是否需要對牠們這樣趕盡殺絕,實在值得深思。
撰文:Yin|圖片來源:微博@封面新聞、微博@第一時間
野豬一般慣性會避開人類,但近期較常出沒在市區,除了是臨近冬季而令山上食物減少,更大原因可能是不時有人擅自餵飼野豬,改變了牠們的習性,增加了人豬接觸,構成潛在危險。
雖然偶爾會有農民投訴,所種的農作物被野豬吃掉,但野豬是否便對大自然一無是處?當然不會,就讓我們重溫一下野豬在自然界的貢獻。

野豬翻土有利種子發芽及植物根部擴展
首先,野豬屬於雜食性的哺乳類動物,牠們會經常利用鼻子翻土,目的是尋找植物的根部及球莖,或者泥土裡的昆蟲或蚯蚓等作為食物。而在這種行為的背後,野豬同時也不自覺地替種子發芽和植物根部擴展製造出有利環境。即使有農民投訴野豬吃掉農作物,其實也有農民欣賞野豬會順道替農地翻土。

防止土壤板結硬化 維持樹林物質循環
其次,野豬翻土的行為亦可以防止土壤板結硬化。如果在家中有種花種草的朋友相信都會明白,一旦土壤板結硬化,植物根部就會很難吸收到水分和養分。情況引伸到更大範圍的樹林,影響也就變得更大,妨礙了土壤透氣及形成土壤腐殖質層,打斷了樹林物質循環。
